微机控制恒加载抗折抗压试验机的试验操作步骤
微机控制恒加载抗折抗压试验机的试验操作步骤,需严格遵循 “准备→ Setup→ 执行→ 收尾" 的逻辑流程,兼顾操作规范性、数据准确性、设备A全性三大核心要求,同时需区分 “抗折试验" 与 “抗压试验" 的关键差异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步骤(以主流液压式机型为例,软件界面以通用工业控制软件为例):
一、试验前准备阶段(核心:排除误差源,确保设备就绪)
试验前准备是避免数据偏差、保障操作A全的基础,需完成 “试件检查→设备检查→软件启动" 三项核心工作:
1、试件准备与检查(依据 GB/T 50081、GB/T 17671 等标准)
1.1试件规格确认:根据试验类型(抗折 / 抗压)选择对应尺寸试件,例如:(1)抗压试验:混凝土试块(150mm×150mm×150mm)、水泥胶砂试块(40mm×40mm×160mm,抗压模式);(2)抗折试验:水泥胶砂试块(40mm×40mm×160mm)、混凝土棱柱体试块(100mm×100mm×400mm)。1.2试件状态检查:(1)外观:无缺角、裂缝、掉边,表面平整(用直尺检查,缝隙≤0.1mm);(2)养护:按标准完成养护(如混凝土标准养护 28d,温度 20±2℃,湿度≥95%),试验前 2h 从养护箱取出,表面擦干(避免水分影响摩擦力);(3)尺寸测量:用游标卡尺(精度 0.02mm)测量试件关键尺寸(抗压测边长,抗折测截面高度 / 宽度),取 3 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(强度计算依赖准确尺寸)。
2、设备硬件检查
2.1主机状态:(1)检查主机立柱、横梁无变形,连接螺栓无松动;(2)抗折 / 抗压夹具无磨损、锈蚀,定位销 / 卡扣完好(若夹具表面有凹痕,需更换或打磨,避免偏心加载)。2.2液压系统(液压式机型):(1)检查液压油液位(油标刻度线之间),油液无浑浊、变质(正常为淡黄色,若发黑需更换);(2)启动液压泵,空载运行 1-2 分钟,听泵体无异常噪音(如 “异响" 可能为缺油或泵故障),观察压力表无压力波动(空载压力应≤0.5MPa)。2.3A全装置:(1)透明防护罩完好,无裂纹,开关顺畅;(2)急停按钮(主机侧面 + 操作面板)按压后能正常切断动力,复位后可恢复。
3、软件与数据系统启动
3.1打开计算机,启动试验机Z用控制软件(如 “恒加载抗折抗压试验系统 V3.0"),输入操作员账号(权限管理,避免误操作);3.2软件自检:自动检测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、液压阀的通讯状态,若提示 “传感器未连接",需检查线路接头(通常在主机后部或控制柜内);3.3力值校准(可选,建议每周 1 次):若长期未校准或更换传感器,需用标准砝码(精度≥0.01%)进行校准,确保力值误差≤±1%(软件内置 “校准向导",按提示完成即可)。
二、试验模式切换与夹具安装(核心:匹配试验类型,保证加载精度)
设备需根据 “抗折" 或 “抗压" 需求更换夹具,此步骤直接影响加载是否均匀,需严格按规范操作:
1、抗压试验夹具安装
1.1关闭液压泵,将横梁降至Z低位置(通过软件 “手动降梁" 功能),确保操作空间充足;1.2取下抗折支座(若已安装),将抗压上压板、下压板(表面光洁度 Ra≤0.8μm)安装至主机:(1)下压板:放置于工作台中心,用定位销固定(确保与加载轴同心);(2)上压板:连接至横梁下方的压力传感器,拧紧固定螺栓(避免松动导致加载偏移);1.3检查压板平行度:用塞尺(0.02mm 精度)检查上下压板间隙,Z大间隙≤0.05mm/m(若超差,需调整横梁水平螺丝)。
2、抗折试验夹具安装
2.1同样降下横梁,拆除抗压压板,安装抗折三点弯曲支座:(1)下支座(两个固定支撑点):按试件尺寸调节间距(如水泥胶砂试块间距 100mm,通过支座底部的调节螺杆实现,用卷尺复核间距);(2)上支座(一个加载点):安装于上横梁,确保上支座中心与下支座两点连线的中点对齐(偏差≤0.5mm,避免偏心加载导致强度偏低);2.2安装试件挡板(可选):部分机型配备挡板,防止试件加载时滑动,挡板与试件侧面间隙≤1mm。
三、试件放置与参数设置(核心:J准定位 + 符合标准参数)
1、试件放置(关键:中心对齐,避免偏心)
1.1抗压试验:(1)将试件放置于下压板中心,用 “对中杆"(设备标配)辅助定位,确保试件四个侧面与压板边缘平行;(2)若试件尺寸较小(如 40mm×40mm×40mm),需在压板与试件之间垫薄钢板(厚度 2-3mm,表面平整),避免试件局部受压破坏。1.2抗折试验:(1)将试件跨放在下支座上,试件侧面(非成型面)朝下,确保试件两端与下支座边缘距离相等(偏差≤1mm)。(2)轻推试件,确认试件与支座接触紧密,无松动(若有间隙,可垫薄纸调整,但需记录垫纸厚度,避免影响结果)。
2、软件参数设置(依据标准设定,避免手动误差)
在控制软件界面,按以下步骤设置参数:
1、选择试验类型:在 “试验模式" 中勾选 “抗压试验" 或 “抗折试验";
2、输入试件信息:
2.1试件编号(如 “C30-20240901-01",便于追溯);2.2材料类型(如 “普通混凝土"“水泥胶砂");2.3试件尺寸:输入测量后的实际尺寸(如抗压试件边长 150.2mm,抗折试件截面 40.1mm×40.0mm,跨度 100mm);
3、设定加载参数(核心,需符合标准):
3.1加载速率:(1)混凝土抗压:0.3~1.0MPa/s(根据强度等级调整,C50 及以下取 0.3~0.5MPa/s,C50 以上取 0.5~1.0MPa/s);(2)水泥胶砂抗压:2400±200N/s(约 5MPa/s);(3)水泥胶砂抗折:50±10N/s;3.2预加载(可选):设定预加载力(如抗压为Z大预估力的 5%,抗折为 10N),目的是排除试件与压板的间隙,软件会自动完成预加载并暂停,确认无误后继续;3.3停机条件:默认 “试件破坏后力值下降至峰值的 80% 自动停机"(或按标准设定,如混凝土抗压可设 “力值下降 5% 停机")。
4、数据存储设置:选择数据保存路径(如 “D:\ 试验数据 \202409"),勾选 “自动生成报告"(包含力值曲线、强度结果、试件信息)。
四、试验运行与监控(核心:实时观察,确保试验Y效)
1、启动试验
1.1确认防护罩已关闭(部分机型有联锁装置,未关防护罩无法启动);1.2点击软件 “启动试验" 按钮,设备自动执行以下动作:(1)液压泵启动,横梁缓慢上升(或加载缸加压),按设定速率开始加载;(2)软件实时绘制 “力 - 时间曲线"“力 - 位移曲线",并显示当前力值、加载速率、预估强度;1.3试验过程中,操作员需在旁监控(禁止远离),观察:(1)试件状态:无明显偏移、滑动(若偏移,立即点击 “紧急停机",重新对中试件);(2)曲线趋势:力值应平稳上升(若曲线出现锯齿状波动,可能为液压系统故障或传感器异常,需停机检查);(3)设备声音:无异常噪音(如 “咯吱声" 可能为横梁变形,“滋滋声" 可能为液压油泄漏)。
2、试件破坏与停机
2.1当试件达到J限强度后,会出现明显破坏(如混凝土试块崩裂、水泥胶砂试块断裂),力值曲线开始下降;2.2设备按设定的 “停机条件" 自动停机(或手动点击 “停止试验"),液压泵停止,横梁停止上升;2.3记录试件破坏形态(如混凝土是柱状破坏还是锥形破坏,若为异常破坏,需分析原因,如偏心加载)。
五、试验后处理(核心:数据确认 + 设备复位,保障后续使用)
1、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
1.1试验结束后,软件自动计算强度值:
(1)抗压强度:
(F 为破坏时Z大力,A 为试件受压面积);
(2)抗折强度:
(F 为破坏时Z大力,L 为支座跨度,b 为试件宽度,h 为试件高度);
2、结果判定:
2.1同一组试件(通常 3 个)的强度值,若Z大值与Z小值之差超过平均值的 15%,需剔除异常值,取剩余值的平均值;若差值均超过 15%,则该组试验无效,需重新取样;2.2对比标准要求(如 C30 混凝土抗压强度≥30MPa),判断试件是否合格。
3、数据导出:点击 “导出报告",生成 PDF/Excel 格式报告(包含试件信息、加载参数、力值曲线、强度结果、操作员签名栏),存档至实验室管理系统(LIMS)。
2、设备与试件清理
2.1清理试件残渣:打开防护罩,用小铲、毛刷清理压板、支座上的试件碎片(避免残渣影响下次加载精度),若有顽固残渣,可用酒精擦拭(禁止用硬物刮擦压板表面);2.2设备复位:(1)通过软件 “手动降梁",将横梁降至初始位置(下压板上方 10-20cm,便于下次放置试件);(2)关闭液压泵,关闭控制软件,切断计算机与设备电源;(3)检查液压系统有无泄漏(若发现油迹,需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圈)。
3、设备维护记录
3.1在《设备使用日志》中记录试验信息:试验日期、试件类型、加载力范围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有无异常);3.2若试验中出现故障(如停机异常、数据偏差),需详细记录故障现象,联系设备维护人员检修,禁止带故障运行。
六、A全注意事项(贯穿全程,重中之重)
1、试验全程B须关闭防护罩,禁止将手或工具伸入测试区域(试件破坏时碎片可能飞溅伤人);
2、禁止超载试验(加载力不得超过设备量程的 110%,避免传感器、主机损坏);
3、若遇紧急情况(如试件偏移、设备异响),立即按下 “急停按钮",切断动力后再排查原因;
4、非专业人员禁止拆卸设备部件(如传感器、液压阀),校准、维修需由厂家授权人员操作。
七、总结
微机控制恒加载抗折抗压试验机的操作步骤,核心是 “按标准准备→按类型 Setup→按参数执行→按规范收尾",每个环节均需围绕 “减少误差、保障A全" 展开。尤其是试件对中、加载速率设置、实时监控三个关键点,直接决定数据的Y效性 —— 例如,偏心加载可能导致强度值偏差 10% 以上,加载速率过快会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偏高 5%-8%。因此,操作人员需熟悉标准要求,严格遵循步骤,才能确保试验结果准确、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