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标准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是沥青高温性能检测的核心设备,其精准运行直接决定软化点数据可靠性,而准确的软化点指标是评估沥青耐高温稳定性、指导施工温度控制与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关键。若设备原理执行偏差或部件异常,易导致检测失真,引发路面高温车辙、拥包等隐患。理解其原理并规范操作,是筑牢路面高温稳定性的质量屏障。
该仪器核心原理基于 JTG E20-2011 规程,采用 “升温速率可控 + 浮力触发判定" 机制,模拟沥青高温软化过程,通过标准化升温与精准识别,确定沥青从固态向黏流态转变的临界温度,工作流程围绕 “升温 — 软化 — 触发" 三阶段展开。
检测前需完成样品制备与装置搭建:将沥青融化注入标准铜环模具(内径 15.9mm,外径 17.5mm,高度 6.4mm),冷却后刮平试样;将铜环置于支架中层,试样表面放标准钢球(3.5±0.05g,直径 9.5mm),下方放承接皿,注入蒸馏水(软化点≤80℃)或甘油(>80℃),液面没过铜环上沿 5mm。
装置就绪后,升温系统按 “5±0.5℃/min" 标准速率运行:电加热管配合温控模块与传感器,通过 PID 闭环控制调节功率,确保介质温度从 5℃平稳上升,避免局部过热。随温度升高,沥青逐渐软化,黏滞度降低,当无法支撑钢球时,钢球下沉触及承接皿,设备光电传感器或机械触点立即触发,记录此时温度即为软化点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,避免主观误差。数据处理阶段,设备自动记录温度,完成 2 次平行试验(允许误差≤1℃),符合要求则计算平均值,否则提示重测;部分仪器支持数据存储与上传。
在我们的操作过程中,为了更好的保障原理落地,需要把控三点原则,即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,确保升温精度;检查钢球、铜环规格,避免部件磨损;按软化点选择清洁介质。
新标准沥青软化点测定仪的原理通过标准化流程捕捉沥青高温特性,各环节围绕“数据精准",规范操作与维护为其提供支撑,持续发挥着“沥青高温性能标尺" 作用,为公路工程质量提供保障。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