沥青溶解度试验器是沥青性能检测领域的Z用设备,核心用途是通过测定沥青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程度,判断沥青中不溶性杂质(如灰尘、砂石、炭渣等)的含量,进而评估沥青的纯度与品质 —— 这一指标直接影响沥青在道路铺设、F水工程等应用场景中的粘结性能、耐久性及施工效果,是沥青生产、质检及工程验收的关键检测项目。
其工作原理围绕 “溶剂选择性溶解 + 固液分离" 展开,具体流程与原理可分为以下四个核心环节:
一、试验准备:溶剂与样品的K学配比
S先根据相关标准(如 GB/T 11148《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》),选取对沥青Y效溶解但不溶解杂质的特定溶剂(常用三氯乙烯、四氯化碳等)。将Y定质量(通常为 2g±0.01g)的沥青样品破碎成细小颗粒(增大与溶剂接触面积,加速溶解),放入带塞锥形瓶中,加入规定体积(如 100mL)的溶剂,密封后置于振荡装置或恒温水浴中(部分试验器含恒温功能,控制温度在 25℃±1℃,确保溶解速率稳定),振荡 30 分钟~1 小时,使沥青中的可溶性成分充分溶解于溶剂中,形成沥青溶液,而不溶性杂质则保持固体状态悬浮或沉淀。
二、过滤分离:固液组分的J准拆分
试验器配套的过滤装置(通常为古氏坩埚或玻璃砂芯漏斗,滤孔孔径需符合标准要求,一般为 16μm~40μm)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核心部件。先将过滤装置在 105℃±5℃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(质量记为 m₁),冷却后安装在抽滤瓶上,连接真空泵形成负压环境。将锥形瓶中的沥青溶液与杂质混合物缓慢倒入过滤装置中,开启真空泵,利用负压加速溶剂通过滤孔,而不溶性杂质则被截留于滤膜或砂芯上。过滤完成后,需用少量洁净溶剂多次冲洗锥形瓶和过滤装置,确保残留的可溶性沥青成分全部被冲洗至抽滤瓶中,避免因残留导致杂质质量测量偏差。
三、干燥恒重:杂质质量的J确测定
将截留杂质的过滤装置再次放入 105℃±5℃的烘箱中烘干,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 0.0005g(达到恒重,质量记为 m₂)。烘干过程的目的是Q除杂质表面吸附的溶剂,确保称量的质量仅为不溶性杂质的真实质量。此处需注意控制烘干温度与时间 ——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杂质碳化,温度过低则溶剂难以W全挥发,二者均会影响Z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四、结果计算:溶解度的科学推导
根据称量数据,通过公式计算沥青的溶解度:溶解度(%)=(m - (m₂ - m₁))/m × 一百%,其中 m 为沥青样品的初始质量,(m₂ - m₁) 为不溶性杂质的质量。该公式的原理是:用样品总质量减去不溶性杂质质量,得到可溶性沥青成分的质量,再与样品总质量相比,得出可溶性成分占比,即沥青的溶解度。溶解度越高,说明沥青纯度越高,不溶性杂质含量越少,其工程应用性能也更优。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