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自动高强螺栓检测仪的试验操作步骤
半自动高强螺栓检测仪的试验操作步骤,需严格遵循 “准备 - 装夹 - 设置 - 检测 - 数据处理 - 收尾" 的逻辑流程,既保障检测精度与A全性,也能充分发挥设备 “半自动化" 的效率优势。以下是基于常规检测场景(以Z核心的 “轴力 - 扭矩同步检测" 为例,含扭矩系数计算)的详细操作步骤,同时覆盖设备自检、A全防护等关键环节:
一、试验前准备:确保设备与样品就绪(关键前提)
此阶段核心目标是排除设备故障、X除样品干扰,为J准检测奠定基础,需完成 3 项核心工作:
1、设备状态检查
1.1外观与连接:检查主机机架、加载机构(如伺服电机、液压缸)无变形,防护罩(有机玻璃)无破损;确认传感器(扭矩传感器、轴力传感器)、数据线(信号线缆、电源线)连接牢固,无松动或破损。1.2A全功能测试:按下急停按钮,确认设备动力源(电机 / 液压泵)立即切断;松开急停后,测试 “双手启动按钮"(需同时按下才响应),避免单手误操作风险。1.3设备自检:启动设备电源,进入操作界面,执行 “系统自检" 功能(部分设备自带该选项),检查传感器零点(扭矩、轴力显示应为 0)、动力源运行状态(电机无异常噪音)、触摸屏响应是否正常;若提示 “传感器零点漂移",需执行 “零点校准"(按界面提示完成)。
2、检测样品准备
2.1样品筛选:选取待检测的高强螺栓(如大六角头螺栓)、配套螺母和垫圈,确认样品无明显损伤(如螺纹变形、头部裂纹)、表面无油污或锈蚀(油污会影响摩擦力,导致扭矩系数偏差,需用酒精擦拭清洁)。2.2规格确认:记录样品规格(如螺栓型号 M24、公称长度 100mm、性能等级 10.9 级),确保后续参数设置与样品匹配。
3、环境与工具准备
3.1环境要求:确保检测环境温度(-10℃~50℃,符合设备工作范围)、湿度(≤85%)稳定,避免强光直射触摸屏;周围无强烈振动(如车间冲压设备)或电磁干扰(如电焊机),防止数据波动。3.2工具准备:备好对应规格的可更换夹具(如 M24 扭矩套筒、三爪卡盘)、扳手(用于固定夹具)、清洁布(擦拭样品和夹具)。
二、螺栓装夹:保证同轴度,避M检测误差
装夹是影响检测精度的关键环节(若螺栓与加载轴不同轴,会导致扭矩检测值偏大、轴力数据失真),需按以下步骤操作:
1、夹具更换与安装
1.1根据螺栓规格,选择匹配的扭矩套筒(套头内径与螺栓头部尺寸一致,如 M24 螺栓对应 24mm 套筒),将套筒安装在设备加载轴(扭矩输出端)上,用内六角扳手拧紧固定螺丝,确保套筒无松动。1.2若检测 “轴力",需在工作台安装轴力传感器夹具(如带压力感应的支撑座),并在传感器上方放置配套垫圈和螺母(模拟实际安装时的 “螺栓 - 螺母 - 垫圈" 组合)。
2、螺栓定位与固定
2.1将清洁后的螺栓穿入垫圈,拧入螺母(预拧至无间隙即可,无需拧紧),然后将螺栓头部朝下,放入扭矩套筒内(确保头部与套筒内壁贴合,无晃动)。2.2调整工作台高度(通过设备侧面的升降手轮或电动调节按钮),使螺栓尾部(螺纹端)与轴力传感器夹具接触,且螺栓轴线与设备加载轴轴线W全重合(可通过肉眼观察,或用直角尺辅助校准);若螺栓长度较长,可调节加载行程限位,避M检测时螺栓超出设备行程。
3、预紧确认
手动转动设备 “微调旋钮"(部分设备具备),使加载轴缓慢下行,轻微预压螺栓(轴力显示值约为 500N 即可),确认螺栓无偏移、夹具无松动;若发现螺栓倾斜,需松开微调,重新调整装夹位置。
三、检测参数设置:匹配样品与检测需求
根据检测目的(如扭矩检测、轴力 - 扭矩同步检测),在设备触摸屏上设置关键参数,确保检测流程符合标准(如 GB/T 1231《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、大六角螺母、垫圈技术条件》):
1、基础参数设置
1.1样品信息:输入螺栓规格(M24)、性能等级(10.9 级)、批次号(便于后续数据追溯)。1.2加载参数:(1)加载速度:设置为 10~50r/min(根据螺栓规格调整,M20 以上螺栓建议 10~20r/min,避免加载过快导致数据波动);(2)目标值:若检测 “扭矩系数",需设置目标轴力(参考标准值,如 M24-10.9 级螺栓目标轴力为 225kN),或设置目标扭矩(如 600N・m);(3)保压时间:设置为 2~5 秒(加载至目标值后保持,确保数据稳定,避免瞬时值误差)。
2、检测模式选择
在操作界面选择 “轴力 - 扭矩同步检测"(核心模式,用于计算扭矩系数);若仅需检测扭矩,选择 “扭矩单独检测";若需检测拉伸性能,选择 “拉伸检测" 并启用位移传感器。
3、判定标准设置
输入合格阈值:如扭矩系数允许范围为 0.11~0.15(参考 GB/T 1231),轴力允许偏差为 ±5%(目标轴力 225kN 时,合格范围为 213.75~236.25kN);设备将根据此标准自动判定结果(合格 / 不合格)。
四、启动检测:自动执行与实时监控
此阶段设备自动完成加载、数据采集,操作人员需重点监控过程异常,确保检测A全:
1、启动前确认
1.1再次检查:确认防护罩已闭合、双手启动按钮无遮挡、螺栓装夹无偏移;提醒周围人员远离设备(避免螺栓断裂飞溅风险)。1.2启动操作:双手同时按下设备正面的 “启动按钮",设备开始自动执行检测流程 —— 加载轴按预设速度旋转,逐步拧紧螺栓,扭矩与轴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。
2、实时监控与异常处理
2.1数据观察:在触摸屏上查看 “扭矩 - 时间曲线"“轴力 - 时间曲线",正常情况下曲线应平滑上升,无突然跳变(如扭矩突增可能是螺栓螺纹卡死,轴力骤降可能是螺栓断裂)。2.2异常停机:若出现以下情况,立即按下 “急停按钮" 终止检测:(1)曲线异常(如扭矩超过上限值 120%);(2)设备发出异常噪音(如电机异响、夹具碰撞);(3)螺栓出现明显变形或裂纹。
3、自动完成检测
当检测达到预设目标值(如轴力达到 225kN)并完成保压后,设备自动停止加载,加载轴反向旋转复位;同时,触摸屏显示检测结果:扭矩峰值、轴力峰值、扭矩系数(计算方式:扭矩系数 = 扭矩值 /(轴力值 × 螺栓公称直径))、合格判定(绿色 “合格" 或红色 “不合格")。
五、数据处理:存储、追溯与报告生成
检测完成后,需及时处理数据,满足质量追溯需求,步骤如下:
1、结果查看与确认
详细核对检测数据:如扭矩值 580N・m、轴力值 228kN、扭矩系数 0.125,确认是否在合格范围内;若不合格,分析原因(如螺栓表面油污导致扭矩系数偏小,或装夹偏心导致扭矩偏大)。
2、数据存储与导出
2.1手动存储:在操作界面点击 “保存记录",设备自动将数据(含检测时间、样品信息、曲线图表、判定结果)存入内置存储单元(可保存数万条记录)。2.2数据导出:若需外部分析,通过 UsB 接口连接 U 盘,选择 “导出数据",将记录以 Excel 或 CSV 格式保存(便于在电脑上统计批次合格率);部分设备支持以太网连接,可直接上传至工厂 MES 系统。
3、检测报告生成
选择 “生成报告" 功能,设备自动生成标准化检测报告,内容包括:检测单位、样品信息、检测标准、参数设置、检测数据表格、曲线图表、合格判定结论;可直接连接打印机打印报告,或导出为 PDF 格式归档(用于客户验收、质量审计)。
六、试验后收尾:设备维护与环境整理
规范收尾可延长设备寿命,确保下次检测准确性:
1、样品与夹具处理
1.1待加载轴W全复位后,打开防护罩,取出检测后的螺栓(若螺栓已拧紧,需用扳手松开螺母);若螺栓断裂,需清理夹具内的碎片,避免影响下次装夹。1.2拆卸并清洁夹具:用清洁布擦拭扭矩套筒、轴力传感器表面的油污或金属碎屑,若夹具磨损(如套筒内壁变形),需更换新夹具并记录。
2、设备清洁与关机
2.1清洁设备表面:用干布擦拭触摸屏、机架、工作台,避免粉尘堆积;若有油污,用中性清洁剂擦拭后晾干(禁止用水直接冲洗电气部件)。2.2关机操作:依次关闭设备控制器电源、总电源,拔掉电源线;按下急停按钮(防止误启动),盖上设备防尘罩(长期不用时)。
3、记录与归档
填写《设备使用记录表》,记录检测批次、样品数量、合格数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是否出现异常)、维护情况(如夹具更换);将检测报告、数据导出文件按日期归档,便于后续追溯。
七、关键注意事项(A全与精度保障)
1、A全优先:检测过程中严禁打开防护罩,严禁用手触碰旋转的加载轴或螺栓;设备故障时B须断电后联系维修人员,禁止自行拆解传感器或动力部件。
2、定期校准:扭矩传感器、轴力传感器需每 6 个月(或检测 1000 次后)送第三方计量机构校准,确保精度符合要求(校准证书需存档)。
3、样品一致性:同一批次检测的螺栓需规格、材质、表面处理一致,避免因样品差异导致数据偏差。
八、总结
通过以上步骤,可G效、J准地完成高强螺栓的核心性能检测,充分发挥半自动设备 “操作简便、数据可靠、适配性强" 的优势,满足钢结构行业质量管控需求。要想了解更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,可随时联系河北天棋星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