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强螺栓轴力扭矩复合检测仪的试验操作步骤
高强螺栓轴力扭矩复合检测仪的试验操作步骤,需遵循 “准备 - 调试 - 装样 - 试验 - 数据处理 - 收尾" 的逻辑流程,既确保检测精度,也保障设备与人员A全。以下是结合工业实操场景的详细步骤(以常见的 “实验室固定型检测仪" 为例,户外便携式设备步骤可在此基础上简化):
一、试验前准备(核心:排除A全隐患与精度干扰)
试验前需确认人员、设备、样品、环境均满足条件,是避免试验失败或数据偏差的关键。
1、人员与A全准备
1.1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,熟悉设备操作手册,明确紧急停止按钮(设备正面 / 侧面红色按钮)、防护罩开关的位置及使用场景。1.2穿戴防护装备:长袖工作服、F滑鞋,若测试大规格螺栓(如 M30 以上),需额外佩戴防护眼镜(防止螺栓断裂碎片飞溅)。
2、设备状态检查
2.1外观与连接:检查设备主机框架无变形、防护罩无破损;轴力传感器、扭矩传感器的接线端子无松动(需用手轻拔确认);加载机构(如伺服电机、丝杠)无卡滞,表面无油污或异物。2.2校准Y效性:确认设备Z近一次校准证书在Y效期内(通常校准周期为 1 年,依据 JJF 1608 规范),若超过Y效期或设备搬运后,需先重新校准再使用。2.3电源与软件:连接设备总电源(需接地,电压 220V±10%),打开电脑与设备主机电源,启动检测软件,检查软件无报错(如 “传感器未连接"“通讯故障" 等提示需先排查)。
3、样品与工具准备
3.1样品筛选:选取待检测的高强螺栓连接副(螺栓、螺母、垫圈),确认规格(如 M20×80)、材质(如 40Cr)与检测需求一致;检查样品无螺纹损伤、表面无锈蚀(锈蚀会增加摩擦系数,影响扭矩系数计算),若有油污需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。3.2工具准备:准备对应规格的模块化夹头(如六角夹头、扭剪夹头)、内六角扳手(用于更换夹头)、卡尺(可选,用于复核螺栓公称直径)。
4、环境确认
环境温度控制在 5℃~35℃(Z佳 15℃~25℃),湿度≤80%(无冷凝),避免设备附近有强电磁干扰源(如焊机、大功率电机)或剧烈振动(如冲床),防止影响传感器信号采集。
二、设备开机与参数设置(核心:匹配样品与检测标准)
参数设置需严格对应样品规格与行业标准,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Y效性。
1、开机与软件初始化
按 “总电源→设备主机→检测软件" 的顺序开机,软件启动后自动完成传感器初始化(约 30 秒),初始化完成后显示 “轴力零点"“扭矩零点"(需接近 0 值,若偏差较大,点击软件 “零点校准" 按钮重新校准)。
2、基础参数设定
2.1样品信息:螺栓规格(如 M20)、公称直径 d(如 20mm)、螺栓材质、连接副类型(扭剪型 / 大六角型);2.2检测标准:选择对应的国家 / 行业标准(如 GB/T 1231《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》、JGJ 82《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》),软件会自动匹配标准中的允许偏差范围(如轴力允许偏差 ±10%);2.3加载模式:根据检测需求选择(如 “轴力控制加载"“扭矩控制加载"“双控加载"),以 “轴力控制加载" 为例,需输入 “目标轴力值"(如 M20 螺栓对应的额定轴力 170kN)、“加载速率"(建议 5kN/s~10kN/s,速率过快易导致动态误差)。
3、停止条件与A全阈值设定
3.1设定 “停止条件":如 “达到目标轴力后保持 3 秒自动停止"“扭矩超过目标值 120% 强制停止";3.2设定 “A全阈值":轴力过载保护值(通常为额定载荷的 120%)、扭矩过载保护值,防止样品断裂导致设备损坏。
三、样品安装(核心:确保无偏心,传感器受力均匀)
样品安装不当会导致轴力 / 扭矩测量偏差(如偏心会使轴力值偏低、扭矩值偏高),需严格按以下步骤操作:
1、更换适配夹头
关闭设备加载机构电源(避免误动作),用内六角扳手拆卸当前夹头,安装与螺栓规格匹配的夹头(如 M20 螺栓对应内径 20mm 的六角夹头),确保夹头与加载轴同轴,拧紧固定螺栓(扭矩约 20N・m,防止夹头松动)。
2、安装螺栓连接副
2.1将螺栓穿入配套的垫圈、螺母,手动预拧至螺母与垫圈贴合(无间隙),避免过度预拧(防止提前产生轴力);2.2将组装好的连接副放入设备夹头:螺栓头部固定在下方轴力传感器夹头内,螺母端对准上方扭矩传感器夹头,调整样品位置,确保螺栓轴线与设备加载轴线W全重合(可用肉眼观察或用卡尺辅助校准,偏心量需≤0.1mm)。
3、预紧与检查
3.1启动加载机构电源,点击软件 “手动加载",缓慢施加小扭矩(如 5N・m),使夹头与样品紧密贴合,然后停止手动加载;3.2用手晃动样品,确认无松动;检查扭矩传感器接线是否被拉扯,确保传感器不受额外外力。
四、正式试验(核心:实时监控数据,确保试验稳定性)
试验过程需实时观察数据与曲线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,确保试验顺利完成。
1、预加载(X除间隙)
1.1点击软件 “预加载" 按钮,设备按设定速率加载至 “预加载轴力"(通常为目标轴力的 10%~20%,如 17kN),保持 2 秒后自动卸载至 0;1.2预加载的目的是X除夹头与样品的间隙、螺栓螺纹间的间隙,避免正式加载时数据波动,若预加载后软件显示 “零点漂移",需重新执行 “零点校准"。
2、正式加载与数据监控
2.1点击软件 “开始试验",设备按设定的加载速率自动加载,软件实时显示以下信息:(1)实时数据:当前轴力值、扭矩值、加载时间;(2)曲线图表:“轴力 - 扭矩曲线"“轴力 - 时间曲线"(需观察曲线是否平滑,若出现突然跳变或波动,可能是样品卡滞或传感器异常,需立即点击 “紧急停止");(3)加载过程中,操作人员需站在设备侧面(远离防护罩正面),禁止用手触碰加载区域,若发现样品有异响(如螺纹摩擦声)或防护罩晃动,立即停止试验。
3、试验停止与样品状态检查
3.1当设备达到设定的停止条件(如达到目标轴力并保持 3 秒),会自动卸载至 0,软件显示 “试验完成";3.2关闭加载机构电源,打开防护罩,取出样品,检查样品是否有螺纹损伤、螺母变形(若样品断裂,需记录断裂位置,分析是否为样品质量问题)。
五、数据处理与判定(核心:确保数据合规,结果可追溯)
试验后需及时处理数据,生成报告,确保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。
1、自动数据计算
1.1扭矩系数 K 值:K=T/(F×d)(T 为实测扭矩,F 为实测轴力,d 为螺栓公称直径);1.2轴力偏差率:(实测轴力 - 目标轴力)/ 目标轴力 ×Y00%;1.3扭矩偏差率:(实测扭矩 - 理论扭矩)/ 理论扭矩 ×Y00%(理论扭矩 = K×F×d)。
2、结果判定
2.1软件根据预设的标准(如 GB/T 1231)自动判定 “合格" 或 “不合格":(1)示例:M20 螺栓轴力偏差需在 ±10% 内,扭矩系数 K 值需在 0.11~0.15 范围内,若两项均满足则判定合格;(2)若结果不合格,需分析原因(如样品锈蚀、加载偏心、传感器校准失效),排除问题后重新取样试验。
3、数据存储与报告生成
3.1点击软件 “保存数据",输入试验编号(如 “20240520-M20-001")、操作员姓名、样品批次,数据会加密存储至设备硬盘(防止篡改);3.2点击 “生成报告",软件自动生成 PDF 格式检测报告(含样品信息、试验参数、实时曲线、计算结果、判定结论),可通过 UsB 导出或直接打印,报告需经操作员与审核员签字确认,作为质量追溯依据。
六、试验后收尾(核心:保护设备,整理现场)
1、设备关机
1.1按 “检测软件→设备主机→总电源" 的顺序关机,关闭软件前需确认所有数据已保存,避免数据丢失;1.2断开设备电源插头,若长期不使用(如超过 1 个月),需拔掉传感器接线,覆盖防尘罩。
2、样品与工具整理
2.1将合格样品与不合格样品分类存放,标注批次与检测结果;废弃样品(如断裂螺栓)需按工业垃圾规范处理,不可随意丢弃;2.2清洁夹头表面(用软布擦拭油污),将拆卸的夹头、扳手放入工具柜,避免丢失或损坏。
3、环境清洁与记录
3.1清理试验台周围的杂物,用吸尘器清理设备缝隙中的粉尘;3.2填写《设备使用日志》,记录试验日期、样品规格、试验次数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是否出现故障),便于后续设备维护与追溯。
七、关键注意事项
1、A全优先:试验过程中防护罩B须全程关闭,禁止将手或工具伸入加载区域;若出现紧急情况(如样品断裂、设备异响),立即按下 “紧急停止" 按钮。
2、精度保障:每检测 50 批次样品后,需对轴力与扭矩传感器进行 “单点校准"(用标准砝码或标准扭矩扳手验证);设备搬运后B须重新进行全面校准。
3、异常处理:若软件提示 “传感器通讯故障",需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;若加载时轴力无变化,需确认夹头是否夹紧样品或传感器是否损坏。
八、总结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高强螺栓轴力扭矩复合检测仪的试验操作规范、数据准确,同时Z大限度保障设备寿命与人员A全,满足钢结构、风电等领域对高强螺栓预紧质量的检测需求。要想了解更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,可随时联系河北天棋星子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。